2)第二百七十一章 诗的背后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在士林之中说得上话的,来出面安抚士人们的心情,于是杨赐便担起了这个任务。只是杨赐为人刚正无私,许多时候亦会惹得天子刘宏大发脾气。

  后来刘宏渐渐大了,逐渐将宦官的权力收为己有,而继续进行党锢之禁,压制士人,便成了成年天子的政治诉求了。于是,一次次地与杨赐发生冲突,又一次次地将其起复。这种现象既显示出天子慢慢成熟了,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而不会再轻易受到臣子的左右,同时也彰显了他对杨赐的荣宠。

  这位独身一人前来京中继承皇帝位,并在群狼环伺中求得生存的年轻天子,因为在其急需要帮助的时候获得了杨赐毫无保留的帮助,故此对杨赐有着一种仿佛对于父亲一般的独特感情。相应的,杨赐的长子,自己的伴读杨彪,亦获得了天子如兄弟般的情义。所以说,当今天下,最为彻底,最毫无保留的天子一党,可以说便是弘农杨家。

  在杨彪看来,郭斌的这首风格极独特,被称为“诗”的文章,确然写出了杨赐一生几起几落的跌宕起伏,将杨赐不为外物所动,心思坚定,矢志不移的性格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谓入木三分。

  因为诗本身质量便极高,再加上天子亲口评论的事迹,又是在杨家圣眷优渥的当口,这首诗定会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流传开来。那么无论杨赐是否能够好转,郭斌这首词便算对其人格进行了极好的概括,在其故去之后若再有评判杨赐的,便无论如何都跳不过这首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七言绝句了。

  人活一辈子,到了最后,留下的不是万顷的田宅,而是后世的名声。能够留下个好名声,也算是临死之前能为后世子孙所做的最后一点儿事情。所以杨赐说,郭斌送的这份礼极重。只要他这首诗流传开来,杨赐像竹石一般刚劲坚韧的品质,便会随着这诗词流传千古。

  只是杨彪想不到的是,郭斌这首《竹石》,当夜便在太学之中引起了轰动。太学生们争相传抄,许多人甚至说:“不愧是郭潜阳,漫说领兵冲杀的勇武,只是单单凭着这二十八个字,便是丞相府邸亦可进得。”

  此时的郭斌不晓得自己的一封信,一首诗又惹得京师震动,他正忙着送王越南下。

  王越受何进的嘱托,要将王允一路护送到颍川郡,直到其安全为止。如今人已经安全抵达,想来王允若是呆在阳翟县城中,不自蹈险地,于安全上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阳翟县中高手如云,想要在郭斌的眼皮底下害了王允,那是千难万难,便是以王越之能,亦没有全身而退的把握。

  任务既然完成,王越便也应该走了。

  况且王允自从到了阳翟县后,便与司马徽极为投契。他于儒学上造诣极深,对新鲜事物又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