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改造(1951—1953) 第十一章(3)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毛泽东出席了苏联按助中国的建设项目签字仪式。

  1953年,一个沉寂多年的声音又叫喊起来。定居香港、身体虚弱的张国熹撰文描绘了他昔日的老对手的印象。这些有偏见的文章也透露了一些事实真相。

  “毛泽东的生活没有规律,而且颇有些神经质,”张国煮写道,“在与别人交往时,他常常谦恭有礼。然而,又常常固执己见。”中南海的工作人员当知,这些评论讲的是他们的领袖。毛泽东一生读了许多丈史哲经书籍,写了大蚤批语,提出精辟独到的见解。这是他写的一部分批语。

  “他虽然知道身居高位该怎样行使权力,”张国煮断言道,“但是他缺乏吸引追随者的才能,人们只对他敬而远之。”[川毛泽东确实发现,虽然他在群众的眼里是巨人,但同时还要在政治局中赢得支持。

  张国煮的评论有一定道理,因为他并不仅仅是否定毛泽东。

  “毛泽东在很多方面甚至比斯大林更有手腕”,这位对毛泽东和斯大林都了解的人写道。“但是他并不那么狠毒。”张国熹也半公开地承认,毛泽东以自己的才智战胜了他。“同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君主相比,”这位毛泽东以前的对手感到,“毛泽东的确更有才能。”

  像比尔?克林顿一样,毛泽东冲动起来也会半夜三更给工作人员或同事打电话。为寻求了解,他会把专家们召集起来,长时间地问这问那。他在花园中散步时,会突然向卫士谈起自己对某一重要政策的看法。然后立即从古书中(和比尔?克林顿一样)去查找先例或者发现佐证。

  深夜里,他还驱车登门拜访苏联大使尤金。尤金是一位知识分子,毛泽东同他谈论哲学,直到天亮。《毛泽东选集》结集以前,某些文章的修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种彻夜长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毛泽东至少有60多年的吸烟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如他抽掉的卷烟多。

  好像只有一段时间,毛泽东戒了烟。伏罗希洛夫元帅在斯大林死后访问中国时,曾告诉毛泽东,苏联的医学专家认为,如果斯大林遵照医嘱戒了烟的话,他可能不会逝世那么早。于是毛泽东也戒了烟。

  但是,10个月以后他又抽了起来。

  “没用处,”他说,“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

  50年代,毛泽东很少写文章,但是讲话却很多。他不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演说家,相反,王明演说充满激情,而朱德讲话则真诚坦率。史沫特莱说,毛泽东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说时,语言极为丰富和幽默,也没有任何手势。

  然而,同少数人在一起的时候,毛泽东则更显得才华横溢。他严谨、练达,喜欢巧妙运用比喻。

  但这些特点只适合于讨论而不适用于群众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