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9.当掌声响起_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典音乐在蓉城发展有着深刻意义,这场音乐会也绝对应该进入蓉城之夏音乐节的史册。

  实名为方永波点赞,对于方永波这个人,他心里又多了一份崇敬。

  当然,还有钢琴前那个家伙,能把k414三个乐章玩出三朵花,并且还能将三朵花汇成一幅画,最后还能根据第三乐章的性格为观众们上演了一出滑稽却不失音乐本真的猫鼠大秀。

  他真是服了。

  这个服是服气,也是佩服,对于两人都是。

  和宋康的视角不同,秦勇更了解李安和方永波这两个人。

  在于音乐的处理上,李安是胆大心细。

  别看李安平日里无论练琴还是与人交流音乐都给人一种保守的感觉,但事实上那些保守只是李安的出发点,李安对于音乐的深层次挖掘从不局限于泛泛而谈。

  从最寻常的角度出发,李安总能小心翼翼探索出一条崎岖小路,只要李安自己能在音乐里找到一个逻辑闭环,李安就真敢在舞台上弹。

  这一点可以在新海杯和红楼音乐会找到佐证。

  而方永波对于音乐的处理则是忠于传统。

  从方永波回国入驻深交带团开始,秦勇就开始关注这位同乡指挥。

  方永波平日待人温和,没有丝毫指挥架子,但据说当排练真的开始时,没有人不害怕。

  方永波会在排练时因为一个管乐手的吐音长短无法在十秒内解决,而让所有团员在三天后进行一次技术片段考核。

  方永波不能接受手下任何一个乐手带着一丁点的问题出现在排练厅。

  这点从方永波历年来棒下的音乐作品就能看出来,精巧细腻,整个乐团在他的执棒下像一台完美运行的机器。

  尤其是在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等德奥派作品中,方永波忠于原作和技术的高度统一。

  就如今晚的朱庇特,如果放在星海音乐厅演,出来的效果恐怕将是他在国内听过的最好的朱庇特现场。

  那种小心翼翼的力度变换,令人心潮暗涌的过渡,直到浓情喷涌,把莫扎特音乐的肌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感动落泪。

  所以这样一位指挥家,又怎么会提出将第二乐章的速度减到60的速度之下。

  就这一点,秦勇就可以肯定,这100%是李安的主意。

  他是真佩服极二人。

  他佩服李安的不是李安怎么说服方永波一起玩大冒险,而是李安对于第二乐章的构想。

  他佩服的也不是方永波调动乐队全力帮助李安烘托第二乐章意境的能力,他佩服的是方永波另“辟蹊径”的决心。

  在今天,国内以莫扎特作品专场为卖点和主打的大型音乐节实属不多见了,不是莫扎特的旋律不够动人不够亲民。

  相反,莫扎特应该是国内大多数人能随口说出的仅有的几位西方古典音乐家名字之一。

  虽说《小星星》这首童谣的旋律不是出自莫扎特之手,但它是经莫扎特之手改编而被发扬光大的。

  八十年代之后,哪个上过学的人不会唱上一句“一闪一闪亮晶晶?”

  音乐节是需要观众的,尤其是需要一定门槛的古典音乐节。

  比起瓦格纳马勒布鲁克纳这些名字,莫扎特显然更让人感到亲切且容易接受。

  那么为什么近年来有能力办大型音乐节的人却始终不愿意将目光放到莫扎特的纯音乐作品上,就像莫扎特已经沦为了歌剧课代表。

  如果不是一些涉及国家关系的国际活动中,比如某年由公共关系协会和奥驻华大使馆协力推广的莫扎特之友活动,以及一些靠着莫扎特之名巧立名目的比赛,之外,国内近些年很难看到以莫扎特为标题的大型专场音乐活动。

  这里涉及众多原因,但其中不可不提的便是源于国内古典音乐受众分级以及媒体的导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在聆听古典音乐这个小众群体里,也出现了鄙视链。

  有一件事就给秦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前年他陪一个朋友参加了一个线下的古典音乐沙龙。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