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1章 找茬儿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夫能力有限,真的未必帮得上忙!”

  “帮得上,只有恩师能帮弟子了。”

  吕诲告诉宋庠,在王宁安离京之后,新的政事堂组成。刚刚一个月,包拯就请了病假,日常运作的大权,都落在了王安石的手里。

  王安石一项以勇猛无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著称!

  以往王宁安在,他是反对疾风骤雨式改革,尤其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贸然推行太多新法,只会出乱子。

  王宁安主张,将青苗法,方田均税法,还有考成法,这三条落实下去,真正推行起来,就算是变法成功了。

  他的想法很中肯,也很现实,王安石不得不赞同,当然了,除了王宁安之外,文彦博把持政事堂,压制王安石,也使得拗相公没法施展拳脚,他只能按照王宁安规划的路线往前走。

  可是王宁安高升西凉王,主政一方,顺带着把文彦博也给拐走了。

  朝中再也没人能让王安石低头了。

  这位好像从五指山蹦出来的猴子,一口气抛出了《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三项,后续还有不少新政要抛出来。原来的二法就没有落实下去,现在又冒出三个新法,自然是沸反盈天,反对声四起,天下议论纷纷。

  别看耆英社被干掉了,旧派的臣子数量还非常惊人,尤其是王宁安不在了,就凭你王安石,也想压制我们,做梦去吧!

  宋庠也不是白痴,稍微脑补一下,就能猜到朝廷的局面。

  “王介甫不是个轻言认输的人,他如何应付的?”

  “恩师英明,王相公派遣了提举官,去各路巡查,强推新法,弟子就是秦凤路的提举官。”

  “原来如此!”

  宋庠看了看吕诲,突然轻轻一笑,“提举官,数量不少吧?”

  “嗯,有四十几个。”吕诲老实回答。

  “嗯,这就是了……其中每个人的主张也不同吧?新旧官吏,充斥其中,我说的可对?”

  不得不说,老狐狸就是老狐狸。

  哪怕在诸多老狐狸当中,比较弱的,也能碾压后辈!

  王安石希望用提举官,帮他推行新法。

  想得很好,可是每一个官员,都有不同的心思,就算是王安石精挑细选,这四十个人当中,也未必都是一心一意,服从他的指挥!

  而这个吕诲,就是其中最反对王安石的一个。

  吕诲官职不高,只是侍御史,年纪也不大,资历更是浅薄,他凭什么和王安石叫板呢?如果你去查查吕诲的家室,就不会有这种怀疑了,他的祖父叫做吕端!

  有人不知道吕端吗?

  想必有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叫做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没错,就是能和诸葛孔明比肩的宋初明相吕端!

  吕诲出身名门,不骄不躁,好学不倦,当年拜在宋庠门下,不是宋相公开恩,而是人家资格足够!

  你三元及第又如何?

  比起人家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