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要盖一座城(四更)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脚踩上。

  接下来的就不用多说了,韩大公子被两个学生抬出来,脸也破了,鼻子也流血了,胳膊腿上都是伤,凄惨无比。

  偏偏还有个火上浇油的,苏轼抓着两块肥皂跑出来,塞到了韩宗武的手里。

  “韩师兄,咱们也算是捡肥皂的交情了,刚才的冒犯你可不许怪我啊,听到没有!”

  韩宗武扭过头懒得搭理他,王宁安听到,差点笑喷了。

  捡肥皂的交情!

  亏你苏轼说得出来!

  还真别说,后来大苏把这段写到了文章里面,还成为了一个典故,专门形容同学加兄弟的少年情谊,纯洁得不得了……

  学生们用过之后,纷纷叫好,王宁安总算长出一口气。

  他上辈子是个文科男,理化知识早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是后来码字,不得不看一些用得上的,皂化反应算是他有限化学知识里面,比较重要的。

  无数穿越前辈都弄过,也不用废话,差不多就是把小苏打倒入石灰浆,再把上面清澈的液体,也就是氢氧化钠倒入热油锅中,搅拌均匀之后,静等着肥皂产生就可以了。

  多么简单的一个东西。

  王宁安却足足用了一个月的功夫,才摸索出来,期间手背还溅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幸好只有一滴,不然手都废了。

  从此之后,王宁安算是彻底有了自知之明,理化真不是文科生玩的。

  能生产肥皂之后,另一项重要的商品,也就是蜡烛,王宁安干脆不自己动手了,他从难民之中找到了两个懂得做蜡烛的工匠,让他们来干。

  大宋常用的蜡烛有牛油的,也有羊油的,上档次的还有植物油的,比如柏皮油,蓖麻子油等等。

  不过这些东西,都比不上一样,那就是鲸脑油。

  传说中的烛光晚餐不是点几根蜡烛就行的,正儿八经的烛光晚餐需要用鲸蜡,也就是从抹香鲸脑袋里面,提取出来的脂肪,经过凝固压榨之后,制成的蜡烛,根据传说,鲸蜡能够增加趣味,让男女朋友之间,气氛更浓烈、热情……总而言之,你懂的!

  说来也是凑巧,王良瑾捕到了一头抹香鲸,王宁安早就下令,将里面的鲸油提炼出来,常温之下,鲸油是固体的,因此做蜡烛很简单。

  找一根竹筒,钻一个小孔,能放进去棉线就可以,然后将竹筒劈开,把棉线放好固定,然后用漏斗把烧热的鲸油倒进去,静等冷却,把竹筒打开,一根蜡烛就出来了。

  和后世差不多模样的蜡烛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只有王公贵胄能用得起,到了宋代,蜡烛已经悄然进入百姓之家。

  一根蜡烛从150文到400文左右,差不多相当于工人三四天的收入,寻常百姓除非有重要的事情,一般还是舍不得用蜡烛的,但是稍微有钱的人家,还有那么多宗室朝臣,豪商巨贾,他们用起蜡烛一点都不心疼。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