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学良的金融问题_东北虎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国成立后,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东北也是银两和银元并行,这两种属于硬通货,此外,作为奉军的中央银行的东三省官银号发行的奉票属于官方纸币。再加上日本人的朝鲜银行、正金银行发行的日本货币,东三省的货币十分混乱。

  先说说银两,明清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处于入超,我们不需要洋人的东西,而洋人却大量购买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都是拉一船银子到中国,拉走一船瓷器、茶叶和丝绸等物品,据统计,当时世界上70%的白银都流入中国,白银唐宋元时期在中国只是大额交易用的货币,在日常中都只是用铜钱,所以我们看宋朝说多少钱就是说多少多少贯,一贯就是一千文钱左右。而到了明清,由于大量白银的流入,白银成了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说南京条约满清赔钱2000万两,甲午战争赔偿两亿两,都是白银。简单的说就是银子一两,民国时期一斤十六两,每市斤相当于现在克,所以一两银子合现在就是克,现在银价大概在4块钱左右,所以不计算白银纯度之类的问题的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50元左右,可以说是相当值钱的。

  但是白银在使用过程中有个问题,就是面值太大,各个时期情况的不同,一两银子相当于500-1500文钱,而当时一文钱就能买一个烧饼。有历史学家计算,清末,根据粮食的等价购买力计算,1个铜钱大约值现在两毛钱人民币,一两银子约值现在170元人民币。再加上银两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额数,各级政府收到税收之后都是将散碎银两融化重新铸造成银锭方便点验、储存和运输,这个其中就产生了火耗。政府花出去,民间再又将其剪碎成散碎银两进行流通。所以我们看以前人做生意收到银两,先需要检查银子的成色也就是含银量,然后称重,非常不方便。

  后来,洋人在和我们做生意的过程中,带来了银元,最开始是西班牙人带来的鹰洋,是西班牙在墨西哥铸造的,钱币的正面都铸有一只老鹰,所以叫鹰洋。鹰洋像现在的硬币一样外圆上有滚边,成色、重量统一,使用非常方便,所以很快就流行起来。银元其实说白了就是标准化的银两,也是硬通货。中国最早自己铸造银元是在清朝末期光绪年间,但是名气最大的肯定是袁世凯时期铸造的袁大头,铸造量大,使用广泛。这段时期,中国一直是银元银两通用,直到1933年南京中央政府才确定废两改元,全国通用银元。当时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种类繁多,有袁大头、孙小头、各省自铸的银元,以当时最流行的袁大头来说,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