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盛顿体系对中国的影响_东北虎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战期间,日本在东亚获得了优势地位,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但他们都好景不长,一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日本,在1921年主持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于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签署。

  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大体上从三个方面完成了东亚新秩序的构建:其一,各国承诺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在对华重大问题上奉行协商一致的原则;其二,实现门户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各国承诺不再谋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其三,中国政府承认华会制定的原则,即中外关系的改变通过渐进的方式来完成,并认同美国为中国设计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

  《九国公约》第一条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第六条规定,“发生战事时,中国如不加入战团,应完全尊重中国中立之权利”。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在远东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一方面,否定日本在战时所取得的在华优越地位,日本军队撤出山东,今后列强不允许利用军事手段而只能以经济手段进行较量。美国在遏制日本方面取得了胜利。另一方面,以维护列强在华取得的已有利益为前提,实现将日本纳入整个国际体系,建立东亚地区列强的联合,共同孤立和对付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大国苏联。

  在这个体系下,苏联是作为华盛顿体系的对立者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这个体系排斥、仇视和包围苏联,它构成了对苏联最直接、最现实的威胁。对此,斯大林判断:“各先进国家的帝国主义集团企图在建立反苏统一战线问题上达成协议”。

  同样,在这个体系下,以确保列强包括日本在中国已获得利益的前提下,遏制日本在中国的继续扩张,保证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因此,在这个体系中苏联作为敌人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日本一方面得到好处:以往在中国得到的利益被各方承认;也受到了遏制:不能再在中国进行明目张胆的扩张。而中国以承认之前各不平等条约的承诺为前提获得了体系的保护。

  “革命外交”的来历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则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其初步目标,在解除不平等条约所加于中国的重重束缚--收回关税自主权,收回租界与租借地,撤废外人在华所享有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沿海及内河航行权、外军在某些地区的驻扎权及撤除外国在中国所擅置的邮政、电台等设施。这也就是1925年3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