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九章 办证吗,唐朝的_盛唐日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巴,张潜跟他的交流已经顺畅了许多,笑了笑,轻轻点头,“吾知。吾不管。多谢任兄提醒!”

  “张兄,客气!”任琮笑着摇头,继续东拉西扯。

  既然长安城刚刚血流成河,这个节骨眼上赶过去,似乎就不太理智了。张潜原本还想问一问小胖子:是否知道有个叫李隆基的家伙?眼下此人在做什么?门下是人才济济,还是无人看好?然而,转念一想自己现在这样子,即便投奔到李隆基麾下,最大可能也是个炮灰,便又果断选择了放弃。

  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任琮聊着,忽然间,却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座哨卡。赶往长安的百姓,无论乘车的,骑马的,还是挑着担子的,全都规规矩地在哨卡前排成了两条长队,一左,一右。

  “这是在查干什么?太子余孽?”张潜楞了楞,本能地停住了脚步,遥遥眺望。

  暮色中,他看到左侧骑马、乘车和头戴各色带兔子耳朵圆帽的人,纷纷从怀中掏出一个竹片,展示给哨卡中的官吏核验。右侧挑着担子,或者没挑担子,头上却包着布头巾的人,则扬起脸,被站在哨卡前的几位老汉,一一确认。(注:兔子耳朵,唐代帽子后边有两个翅膀。)

  “张兄,度牒,度牒,快!”唯恐耽搁时间太长,误了进城,任琮拉着张潜的手,一边绕过队伍向哨卡前凑,一边低声催促,“熟人,行方便!”

  “度牒?”虽然明白任琮是准备带自己去加塞儿,可张潜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需要度牒,皱着眉头再度停住了脚步。

  “度牒,张兄无?”任琮迟疑着上下打量张潜,好半晌,才确信对方不是在故意装傻。跺了跺脚,用古怪的唐音低声补充,“过所,张兄,过所,核验!”

  “过所?”张潜已经能将少数唐音与二十一世纪汉语发音对照,却不明白过所指的是什么,犹豫着轻轻摇头。

  “无,果真?”任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压低了声音追问。

  到现在,他真的有些怀疑,张潜并非什么高人了!

  传说中的高人,要么是和尚,要么是道士。但是,张潜却没有和尚和道士所必须的度牒!

  没有度牒也罢,毕竟传说中,还有许多隐士,平素隐藏于乡野,偶尔才出来转两圈儿,寻找有缘的弟子传授绝技!可张大高人,却好像连出行所必须凭借“过所”都没有!

  没有当地官府开具的过所,又不是和尚道士,他怎么可能从河间来到长安?

  沿途,他又是怎么过的关卡,怎么住的客栈?

  恐怕没等离开家乡二十里,就得被小吏拦住,绳捆索绑押送回乡,然后再被里长们用鞭子将屁股抽个稀烂!

  “果真!”张潜被问得心里发慌,沉着脸,用力点头。

  到现在,他终于明白过所是什么东西了!那玩意,就是明朝的路引。天啊,武侠小说真是害死人呐!大侠们走南闯北,可是谁都没带过那东西!

  ‘天,好在还没到长安城门口儿!这里只是第一道路检!’说时迟,那时快,抢在被关卡的士兵和官吏注意之前,任琮拉起张潜,转身就走,“张兄好胆!命不惜哉?!”(张兄胆子真大,你不要命了?!)

  “去何处?”张潜也意识到,拿不出过所来,自己今天恐怕会遇到大麻烦,不敢挣扎,任由任琮拉着自己迅速远离关卡。

  “走!”这个时候,任琮也不管张潜到底是不是高人了,保证他不被官府抓起,拖累自己全家才是正经。

  回头看了看,他果断将快走变成了小跑,“去吾家。过所,吾与兄谋之!”(去我家,过所,我帮你想办法!)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