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章 朱翊钧谈劝学_万历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朝的科举一般是在八月份持续到来年三,四月份,而距离开考也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按照明朝皇帝的习惯,一般这个时候就要写下对于自己这个时代人才的“劝学”,即能体现当朝皇帝的气度,也能表现对人才的重视。直白说就是鼓励更多的高人隐士参加到科举之中。

  今天的张居正给自己的作业就是这个。本来朱翊钧打算直接让张居正代笔的,但是张居正说道:“即便代笔,也要清楚陛下的真实意图。所以陛下不用担心,可以先写一个初稿,后面交给老臣即可。”

  冯保研完墨,便安静的立在一旁,化身木头人。

  整个殿内毫无杂音,只有朱翊钧食指按照心情轻轻敲击案牍的声音。

  朱翊钧心里大呼生不逢时,“晚了啊,晚了!朝代错了啊,唐已经过去了,最容易薅羊毛的朝代已经过去了啊!!”

  明朝被熟知的是小说,记忆里是没有特别出名的诗人。

  “那清朝?”小皇帝低语。

  “倒是有个诗人,可是纳兰性德写的印象都不深啊…麻烦了。”朱翊钧食指敲击的频率明显加快。

  所有的回忆方式都是有逻辑支撑的,一般人是做不到立刻从脑海中调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往往都是按照一定的脉络,例如时间、地点、人物等等。

  既然唐诗直接被毕了,那么可供朱翊钧选择的就狭窄了几分。

  尤其要符合张居正给自己留的作业的话,更是难上加难。

  最终在朱翊钧脑海剩下的句子只有那句多年前被用作广告语的‘少年强则国强’。

  其余信息实在化作记忆碎片,被大脑封存了。

  “这大半个月,也算是知道不少了。干脆借着这个句式来写个小作文吧。”朱翊钧无奈道。

  随后开始动笔,而一旁的冯保看到沉思许久的陛下的开头句式,瞬间充满了期待。这句作为开头首句,实在太过霸气!

  (以下化用梁启超先生原文。)

  少年强则国强!此乃只因于我心中有一少年国在。

  此国绝不独属于朱氏一家之私产,乃是万民之。国之兴亡,常因上层老朽,以致冤业丛生,良民失所。然少年中国者,以老带新,奋发图强,为天下大同可粉身碎骨,为民族大业可笑看生死。朝代更迭,屡次上演。少年国会是皇帝贪图享乐,失去本心?还是权贵迷恋金银,失去志向?抑或是百姓难以翻身,无奈之举?

  俱无矣!太祖日审百斤要事,重臣日夜殚精竭虑,官吏时刻关心百姓。此为建国之初之常态。乃是朕心中之大明,百姓心中之大明。今,朕方满十岁,百废待兴,万物初始。大明亦如少年国一般。

  若使国之进步,非朕一人之力,非朝廷百官之力,而需天下万民之力。昨日之颓、废、腐、朽,已封于昨日;未来之盛、富、强、爱,乃是我少年责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