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3章 此消彼长_磷火常同日色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也不复存在。登州这一辽东前线的后勤基地遭到严重破坏,没有几年的用心经营时间不能恢复元气。

  利用登州之乱的机会,王自用、李自成等农民军转战晋豫,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在关外,皇太极也丝毫没有浪费时间。

  大凌河之战结束后,皇太极很快就开始对蒙古察哈尔部用兵,击败林丹汗,一路追至归化城。大量蒙古人被金军俘虏,皇太极特意强调勿杀降,勿分散人妻子,勿夺人衣服财物。但是金军经过长途远征,粮食耗尽,又没有遇到大规模的兽群,无从补充食物,只得掠夺蒙古牧人的牲畜。因为养不起那么多俘虏,杀降事件也屡有发生。

  为了解决缺粮问题,皇太极率军逼近明朝边境,这一次他选择了先礼后兵。宣府巡抚沈棨被突然出现的几万金军吓破了胆,擅自和金军议和,而且还把逃入明境的蒙古降人送给金军,纵容金军打着蒙古人的旗号在张家口与明朝商人贸易,购买各种战略物资。

  沈棨的巧言粉饰没有瞒过崇祯,在和臣子斗心眼的时候,崇祯的水平非常高超。他当然不会容忍这种简直就是公然卖国的行为,于是沈棨人头落地。

  皇太极此时在考虑下一步的战略动向。诸王贝勒很多希望继续对明朝发动进攻,他的长子豪格甚至提出了详细的计划。豪格主张,应该让汉军带着炮兵从正面进攻辽西走廊,主力兵马会同蒙古各部按照己巳之变的路线破口入关,内外夹击辽西明军。为了牵制勤王明军,可以联络太行山的流贼,招募他们为大金效力。

  可以看出,另一时空崇祯十七年时多尔衮的入关计划完全就是抄袭豪格。

  但是皇太极并没有同意这个看起来似乎很合理的方案。豪格的想法太理想化了,是典型的只虑胜不虑败。

  第一,林丹汗还活着,蒙古人中不肯臣服金国的大有人在,绕道蒙古并不安全。

  第二,金军现在虽然有炮兵部队,但是未必比得过明军,正面攻击锦州并无把握。

  第三,现在金国对明朝内地的流寇全无了解,岂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他们身上。

  第四,背后还有东江明军和朝鲜,虽然不可能真正威胁到金国,但总归是个麻烦。黄龙、沈世魁、尚可喜等人不时登岸袭击庄屯,抢夺人口和粮食。最近金国每次向朝鲜勒索钱粮物资,朝鲜都阳奉阴违,也需要敲打一下。

  第五,金军需要时间恢复大凌河之战以及远征察哈尔的损失。

  所以,皇太极决定同明朝议和,为他平定蒙古、朝鲜争取时间。当然,不管是皇太极还是朱由检,都没有任何议和的诚意,双方在格式、礼仪问题上争执不休。反正都是为了拖延时间,皇太极要对付蒙古人,朱由检要对付登州叛军,都没时间搭理对方,所以就在这里扯皮玩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