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_大楚怀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才。如今大王欲向各县安排县尹县尉,而国中人才欠缺,故,臣特来为大王分忧。”

  熊槐闻言,忍不住微微一笑。

  昨日羕陵君才开了一个头,不想,现在这中君便来效仿了。

  想着,熊槐立即感叹道:“善哉,善哉,中君急寡人所急,可谓忠君报国矣。只是,不知中君所要举荐的是何人?”

  中君闻言,心中浮现出阵阵冷意,再拜道:“大王,臣要举荐的不是旁人,正是我的令尹与司马,司败以及连敖。”

  熊槐顿时点了点头,这中君果然够意思,不仅举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还将自己的左右腿也一并举荐了。

  想着,熊槐露出感动之色道:“贤卿一心为国,将领地内的人才全都举荐给寡人,这是真的爱护寡人了啊!”

  说到这,熊槐看着忐忑不安的中君点头道:“既如此,寡人也不能推却贤卿的拳拳之义,这四个人,寡人全都收下了。贤卿稍后便让他们来郢都报道,参与十一月的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寡人看在贤卿的面子上,必然不会亏待了他们。”

  “谢大王!”中君见楚王答应下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同时,心中还闪过一阵莫名的遗憾。

  若不是自己的那些兄弟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君臣关系,真想把他们也一并举荐给大王,来个一了百了。

  而后,中君便带着遗憾走了,不多时,又有人带着希望来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江汉新即位的封君,十有八九都往楚宫中跑了一趟,纷纷向楚王举荐贤才。

  这些人,少的仅仅只是举荐了自己的令尹司马,多的,将自己封地内的要害职位全都举荐了一遍,,仿佛被血洗了一遍整个封地的官吏都为之一空。

  此种情景,顿时让郢都的群臣以及其他封君全都看得目瞪口呆,咋舌不已。

  而这,熊槐自然乐于如此。

  这些被封君们举荐而来的臣子,即便再怎么无能,但是,他们治理地方的经验还是有的。而现在的楚国,就缺这种治理地方的低级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人才不断涌入郢都,很快便来到了十一月十五,这是正式举行考核的日子。

  在这个年代,虽然诸多名士都是通过上书游仕得到国军的重用的,但是,这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国君的召见,故而,举荐并加以考核,依然是现在的主流。

  而举荐并考核的方法,也已经施行数百年了,最早将这种方式确立为一项制度人,可以追溯到管仲。

  不过管仲的方法是让国中官吏举荐,然后召集被举荐者加以培训,接着让这些人去齐国各部,在实践中成长,最后才对他任上的所作所为加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安排中下级职位。

  受时代的限制,齐国乃至各国的举荐考核办法,全都是以贵族子弟为主。而数百年后的现在,虽然各国或多或少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格局,但是,从管仲那里改良而来的举荐制,依然只是贵族统治的延续。

  不过,能者上不肖者退,再加上说客策士被委以重用,使得各国的官场出现了流动。

  流动顺畅的国家,则国力强盛,流动滞缓的国家,则国力衰退。

  这是天下的主流。

  而这一次,楚国的举荐考核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不仅准许大家自荐,这打破了非贵族子弟无法被举荐的限制。而且还没有进行培训就直接考核并安排职位,这也使得许多还没有经验的人,生出不少的期待之心。

  毕竟,按照原本的制度,在实践中培训,受限于职位的短缺,许多人从一开始,就已经在竞争中落入下风。

  就比如一个闲散的职位,就算做的再好,考核之后依旧也只获得一个闲散职位。

  而楚国的这次考核,显然跟他们以前的职位没有关系,只看这次考核的结果。

  对此,许多人都冲满着希望。

  与此同时,对今天的考核,熊槐同样也充满着希望。

  为此,熊槐不仅将近卫军全都调去太学维持次序,而且还在考核开始后,亲自到了郢都太学的考场。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