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参与造反事业_大明永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干‘挽倾厦之将覆,解万民于倒悬’的伟大事业,不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更不是为了争夺皇位啦。

  朱棣心中激动,表面上极力保持平静,问道:“道衍需有寺庙,先生可需道观?”

  什么?

  道观是道士住的吧?哪只眼睛看到我像个道士。

  吕阳纳闷造反事业还没有办成,怎么朱棣就想着要卸磨杀驴了。

  “在下非道士,亦非僧人、法师,一点‘清真’也无。”吕阳说道。

  朱棣听不懂‘清真’是什么意思。

  僧人和法师为什么分开了来讲,懂的都懂,不懂也是一些平时用不到的知识。

  事实上,朱棣是个很实在的人,刚才那句话不是在试探什么,更不是想卸磨杀驴,纯粹就是想知道吕阳事成之后要些什么。

  吕阳看到朱棣沉着脸不说话,忍着心里的五味杂陈,说道:“我既来到此界,如何不品味人间?”

  哥……,不对,叔啊,咱要的东西很俗,高官厚禄免了,主要是没那本事牧民;兵权什么的,估计叔也不敢给;给个世袭罔替的侯爵,金银珠宝什么的再给足,咱就满足啦。

  “如此……”朱棣沉吟了一下下才继续说道:“先生方才提及宁王,可否为我前往说服?”

  历史上朱棣是怎么搞定宁王朱权的?吕阳并不知道啊!

  刚才吕阳已经一再提醒朱棣,自个儿现在还有奇异手段,等“灵力”消耗干净就是个普通人了。

  吕阳为什么要打那些预防针?那是因为他真的没有排山倒海或召唤陨石的本事,以其某天被拆穿,不如自己先“爆料”出来。

  说服宁王应该是朱棣对吕阳的一道考验?另一方面也说明朱棣面临何等窘境,到了不奋起就要一家老小领盒饭的地步,愿意什么都冒险试一试了。

  至于说宁王告密?现在是建文帝要一帮藩王死,宁王哪怕不答应也不会玩什么告密,关于这点朱棣还是有相当把握的。

  吕阳一瞬间想了非常多,嘴巴也没有闲着,说道:“我需重金,亦需向导、护卫。”

  餐风露宿什么的,肯定是不行的呀。

  东南西北的坐标不变,国道、路标什么的别想,没有向导就是瞎鸡儿乱逛,吕阳又没有想过要玩一去不回。

  主动要求护卫随行就更现实了。朱棣哪可能让吕阳孤身一人去大宁都司,再来是吕阳沿途总是需要有人来保护,免得被野兽啊、路霸呀、土匪什么的给弄了。

  至于说重金?说服宁王也许不用花钱,想要夺得那八万兵马就不能没有花钱。

  朱棣走了。

  哪怕有那些安排,三言两语有了决断,真正做事却不是一拍脑袋,玩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

  三天之后,吕阳等来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不免心里感到诧异,想道:“老朱这是整什么,不怕朱允炆从这哥俩顺藤摸瓜,发现我的存在?”

  “见过先生。”朱高燧现在就想跟吕阳化解恩怨,该有的礼仪不可能缺的。

  朱高煦则是火急火燎,喊道:“诸多繁杂礼节便不必了,我等速速出发。”

  吕阳有些事不得不了解,问起了朱棣为什么让两兄弟一块去。

  “便是有父王信物,取信宁王如何能比我俩现身?如若事成,我便留于宁王处为质,届时二哥随先生返回。”朱高燧说道。

  也对,有这哥俩一起去,会省了信任度方面的很多麻烦。

  现在是什么月份来着?

  另外,朱棣起兵是什么时候。

  现在是秋季中旬,更精细一些就是公元1398年,农历十月十二。

  历史上的朱棣在公1399年七月起兵。

  快马加鞭太过于引人瞩目,吕阳一伙人有相关的路引,用正常速度从北平到大宁都司怎么都要耗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赶路上。

  到了宁王那边,什么时候能够见到宁王很是相当不好说。

  这样一来的话,哪怕有吕阳来“搅局”,一些事件进行的步骤可能出现变动,某些事情的时间线则是能对上了?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