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一节 和机_大宋武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援军又到,汴梁之围看来可以解除了。

  王时雍,王孝迪,王宗濋等人也集中起来,劝说赵桓抓住大好机会议和。“援军已到,金人震恐,可仿效去年成例,推金议和。”

  赵桓道:“朕已送越王郓王为人质,当金人表示诚意了。”

  金营之中,也在商议如何应对宋朝的援兵。完颜斡里不道:“宋国兵将,大部在太原左近为我大金所灭,剩下的都在这汴梁城中,新到的援军是个文官统军,如何堪战。反过来想,我等在汴梁城下,已经两月,粮草不续,须得想办法迫和才是。”

  刘彦宗道:“宋国胆敢不降,无非是仰赖援军大集,将吾大金迫走,吾等不若以雷霆之势,将宋国援军击破,断了宋朝君臣的念想。”

  “计策倒是好,不过五万宋兵,只怕还需调遣七万兵马,那围城兵力就不足了。”

  “还需国相帮衬,请国相专管围攻汴梁,太子郎君南下进攻颍昌。”

  斡里不便遣人与粘罕商议,粘罕在太原也用过相同的方法,完颜娄室围城,完颜银可术专门负责打援,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他专管围城,麾下也能更快的进入汴梁城中抢夺战利品,于是立刻答应了。

  靖康元年二月一日,王禀得知金兵大规模调动,赶紧上城楼查看,发现完颜斡离不属下的大军,一队一队从营中开出来向南去了,便知道是去进攻刘汲的,赶紧向宣抚司禀报,同时建议集中大军,乘着金兵调配的混乱,摧毁南面金兵的几个营垒,这样打破金兵的围城,以后也好和援军协同作战。

  本来这种事情宣抚司可以一言而决,但张叔夜想起赵桓所说“如欲出战幸先示及”,这句话等于赵桓已经完全剥夺了张叔夜的指挥权。张叔夜只得便向赵桓报告,赵桓道便把各路大臣勋贵都召进宫来商议。

  这时,低调俱乐部开始展现威力,以太宰何栗为首,吏部尚书王时雍,中书侍郎王孝迪,尚书右丞李回,勾当殿前司公事王宗濋,开封知府徐秉哲,中书舍人孙覿一致反对出兵。他们翻来覆去的理由就是老三样:正在和谈不可动兵,金兵勇猛野地浪战万万不可,仓促用兵必蹈姚平仲覆辙(在金兵第一次围城的时候姚平仲劫营失败,不知所踪)。

  低调俱乐部们列举的理由,全然不顾当前军事局面的变化。

  在北宋末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生物——无利可图主和派。按说一个大臣要卖国,要求和,或者要做别的什么勾当,总要有点利益。但北宋末年主和的大臣们,从耿南仲,聂昌、张邦昌、李邦彦一直到王时雍、王孝迪、王宗濋,他们最后什么好处也没捞到。就是张邦昌,也肯定不会想到自己能当上伪楚皇帝,而且这个皇帝还没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若是说他们真是为了开封的百姓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