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九节 借势_大宋武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可以做一个冲阵的猛将,但缺乏对这个时代各种军务的直观认识,因此,谋略是施展不来的。

  但他是穿越者,他深深地明白:真正的目的与其说寻求战斗,要求士卒勇敢,不如说寻求有利的战略形势。所谓“力发于形,而蓄于势”。有利的战略形势有了,就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顺势而为,战则必胜。为什么说气势压人呢?气势占据了上风,对方的失败早晚的事儿。

  自古兵家,无不重视形势。

  “势”可随,“势”可造。有利己方的势,顺势而为;不利己方的势,改而造之。

  最重要的“势”,就是历史的车轮。他知道靖康之围后,宋朝的统治会暂时崩溃,从南到北,一概以兵强马壮者称雄。

  他知道金兵虽然入侵中原,但其低下的部落式统治,会让北方民不聊生,流民遍地。而这流民就是他最可靠的兵源。

  他有河北的土地和无尽的兵源,旧瓶装新酒,学之后世的组织形式,他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至于攻打何处,守卫何处,甚至一两场战役的胜败,都是小节了。

  马扩已经派了了探子,向呼延庚汇报忻州情形。

  “忻州城防如何?”

  “吾远远观看,旌旗密布,金鼓不绝,看起来防守的很严密。”

  “兵力安排呢?”

  “忻州四个城门,三门紧闭,唯留南门,放百姓入城。凡回城的百姓,皆需经严格检查,先报本城驻地,唤家属来认人,无人认领,一概砍头。”

  防范的确森严,难怪这细作混不进去。

  入夜不久,他召集诸将。

  他道:“细作们回来,我仔细问过了忻州虚实,决意明日一早出军,诸位意下如何?”

  呼延武康,折彦平等虽非智谋之士,也知其中险恶。呼延武康道:“我军离忻州三百余里,路上人多口杂,行迹不好遮掩。”

  “行迹不好遮掩,我大军到了城下,还要安营扎寨,打造攻城器械,收不了突袭的效果,仗会很难打。”折彦平接口说道。

  呼延武康道:“仗一难打,忻州附近有不少金兵,他们围而攻之,我军就危险了。”

  呼延庚晒然,道:“些许金兵,算得甚么?怎抵我铁骑纵横!”

  “将军不可大意!”宣赞忍不住,冒头出来,重复他先前说过的哪些话,反复劝谏。

  呼延庚转颜忽笑,道:“你们看的出危险,我且问你们,娄烦、太原的索虏看不看得出来?”

  “娄烦?”

  “我之所以要去打忻州,就是假意要陷我军于死路,诱娄烦索虏出城,随后我军围点打援,歼灭之,接着急袭定襄城。争取一战击溃索虏右翼,叫完颜银术可寝食难安。”

  诸将相顾震惊,宣赞问道:“假意?怎么个假意法儿?”

  问到正题上了,就怕弄假成真。呼延庚道:“你们来看。”铺开地图,指点江山,他说道,“定襄距忻州,百许里地。忻州临水负山,北有程侯山,东西长十里,南北宽五里。从娄烦来忻州,必路过此山。我听吴总管讲过,这山上多有长松,遮天蔽日。冬季树木落叶,而对松树的影响不大,此地,正为设伏的最好地点。”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