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节 分道_大宋武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作乱。运河大乱。

  这下,李纲对能否保得住纲运,也没把握,他召集宰执们会议。

  何栗道:“以前王殿帅说,守得住汴梁,是以有粮草为前提,现在纲运混乱,粮草就没了保证。还不说守城的事体,就是边上这百万流民,若是没有粮草赈济,只怕会作乱呀。”

  张诚伯道:“汴梁绝不可弃,连金贼打到城下,攻破西面城墙的时候,我等都没有放弃,何况这一次,金贼还远着呢。”

  孙傅道:“此一时,彼一时。靖康年间,金贼围城不假,但城内粮草足支一年,眼下虽无金贼,但饥饿杀人,犹胜兵刃。”

  眼下四个宰执中,何栗与孙傅主张走,张诚伯主张留,李纲还在犹豫:“若走,官家固然无虞,但天子弃国,天下笑柄。但若是不走,因为乏粮而汴梁城破,那更是笑料。”

  孙傅见李纲犹豫,急道一句:“汴京周边百万流民,吾为中书之误也,若生变乱,吾遗臭万年。”

  他话说得隐晦,但李纲等人都听懂了:孙傅说流民是中书之误,就是指赵谌手书未经中书省而发了出去,流民变乱与其说孙傅遗臭万年,不如说赵谌会因为掘河的手书遗臭万年。不过不能直接指摘皇帝,孙傅以自己代替。

  孙傅说的是实情,纲运若断,周边流民就会生变,那引发流民的赵谌难辞其咎。进一步说,辅佐赵谌的各位宰执,在史书上还会留下什么好名声吗。

  李纲道:“巡幸之事甚大,当廷议。”

  次日早朝,在李纲的主持下,进行了三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以及国公以上勋贵都参加的廷议。廷议的焦点很快就落到了是否巡幸之上。

  先由主张巡幸的孙傅说明了理由:东南纲运可能会断,流民会闹事,没粮食汴梁也守不住。

  众多勋贵首先表态:“陛下安危最重,当巡幸江南。”他们是最愿意走的,没人想再过一遍金兵围城的日子,而去江南,他们有车有马有家丁,一路上也不会吃太多苦。

  张诚伯站出来反对:“国中不可一日无主,陛下不可轻动。”

  众臣都表示,宰执威望甚重,有宰执坐镇汴梁,天下人毫不担心。

  赵谌见这么多人支持他巡幸,胆子也大了些,说道:“以李相公、张枢密,张中书坐镇汴梁,朕心甚慰。”

  这时,就听见堂下一声怒喝,七十岁的殿中侍御史,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站出来:“臣要弹劾。”

  “老卿家,要弹劾谁?”

  “老臣要弹劾昏君赵谌,心性跳脱,举止轻浮,做在国中坐镇,以安天下之心,却畏敌避战,逃遁江南,老夫要弹劾,此子不似人君。”

  他这弹劾一出,满殿皆惊,一时无人说话。

  赵谌回过神来:“来呀,将这老匹夫拉下去。”

  李纲道:“官家,休得急躁。”他对已经上殿的卫士喝道:“还不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