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编纂万寿道藏_穿越从武当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之后。

  “圣旨到!”

  还是那位陈都知,不过这次有些不同的是,他这一次是带着赵煦亲手书写的圣旨来的。

  陆植上前朝陈都知行了一记道家之礼...这份圣旨,陆植之前就已经从赵佶那知晓其内容了,今天算是走一个过场吧。

  不得不说,那陈都知与赵煦,还是挺聪明的,特意找到赵佶询问了陆植的爱好。

  得知他当初也是为了端王府内的道藏,才接受了赵佶的供奉之后,几人当时便想到,何不以此来投其所好呢?

  于是,在赵佶的撺掇下,赵煦生出了封陆植一个翰林学士的官,让他去监雕万寿道藏的念头。

  前文便已经说过,宋代的皇帝,几乎都是道家的信徒,当时还是宋神宗当政之时,朝廷便有了收集天下道书,编纂一部万寿道藏,保他大宋江山万世永昌的念头。

  只可惜,宋神宗当时还要忙着变法之事,一直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完成这件事。

  而现在,赵煦因陆植之事,突然就想起了这件事情来,便想着干脆趁机将此事给办了。

  这些年来,他赵煦的几个儿女,陆续早夭,他也想借此事,给他未来的儿女们祈祈福,以免真让自己落得个无后的下场。

  而他这一招棋,还真就挠到了陆植的痒处,考虑了一番之后,陆植最终还是决定将此事应承下来。

  毕竟这可是编纂万寿道藏的机会啊!

  在十多年之后,那个名为黄裳的文官,也正是因为监雕编纂万寿道藏,而从中悟得了上乘道家武功,号称天下武学总纲的九阴真经。

  而陆植现在缺的,也正是武学理念的积累,如果能得到这个机会的话,说不定他也能借此走出那属于他自己的道路来。

  所以此事对于他而言,正是他梦寐以求之事,断无那拒绝之理。

  左右不过是在名义上做他老赵家几天的臣子罢了,又不是让他剃发易服,留那金钱鼠尾辫,他心中也谈不上有什么抵触之感。

  所以在继端王府供奉道士之后,陆植再次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宋四品翰林学士,职责搜访天下道书,校订编纂万寿道藏一事。

  隔天,陆植便到校书局走马上任了,赵煦也已下了诏令,命大宋境内各道观将观中所藏道书抄录一份,转送进东京汴梁,校对编纂成万寿道藏。

  一时间,源源不断的有道书从天下各地送至校书局来,陆植也十分尽责的对送来的每一部道书都仔细翻阅研读,一边校对其中的错漏,一边暗自琢磨着经文中的精义。

  时光匆匆,一转眼便已经是半年之后。

  这一天,那陈都知突然出现在了校书局中,找到了陆植。

  虽然陆植对这阴沉老太监的感官一直都不怎么好,但他现在好歹也算是在老赵家手下办事,所以在听到手下书记官的传信后,陆植还是抽空见了见他。

  “不知陈都知大驾光临校书局,是为何事?”

  陈卯(原名)先是将那几个正在房中忙碌校对道书的道士与书记官打发了出去,然后才掏出一本黄色的小折子,说道。

  “这是官家的手谕。”陈卯先是将那小折子递给了陆植,然后才又继续说道,“最近江湖之中,发生多起江湖侠客被害之事,就连那丐帮的副帮主马大元,也遭了奸人毒手。”

  “此事不但让江湖之中风声鹤唳,就连官家也十分的关注。”

  “那丐帮弟子们,近些年来,在我们大宋与西夏的征战中,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所以丐帮副帮主被害一事,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毕竟此事太过奇怪,很有可能是那西夏一品堂,又或者是吐蕃,大辽的人刻意到我大宋境内,挑拨我大宋武林互相争斗的阴谋。”

  “所以,官家便下令让我们去查一查此事的前因后果,尽快让我大宋武林恢复平稳。”

  “而我想来想去,觉得最适合去做此事的,便只有陆植道长你了。”

  陆植:“.....”

  他看了一眼手上的赵煦手谕,心中突然升起一阵怪异之感。

  “这江湖之事,官家也管吗?”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大宋朝廷在天龙一书中,似乎并没有出过场啊,更别说是插手江湖之事了。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