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大玄试_盛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光在人群中扫视了一圈,发现谢长姝正笑盈盈站在人群当中看着自己甜甜的笑,“没有了,陈大人宣布开始吧。”

  咚——

  陈敬元一摆手,开考啰敲响。

  参考的众人便拜别了家人和奴仆,只身前入考场。

  “长姝,好好表现。”

  李夫子不放心的叮嘱,“倘若有什么事情别硬着头皮向前,四方书斋永远都有你的容身之地。”

  “多谢夫子。”

  谢长姝淡然的笑了笑,目光不经意间瞥向了站在不远处的罗景山,见他的腰间所佩戴的那枚香囊并未被摘下,唇角微微勾起了一抹笑意,随后,也随着众多的人群,一同进入到了考场之内。

  第一天所考的,乃是国学和易理。

  比起其他的学科,这两门所考的,大多是理论知识,难度相对较低,却也并非寻常科举那般简单。

  两张卷子很快便发放到各个考生的手中,上下午同考,可晚上一起交卷。

  谢长姝缓缓摊开,只见卷面是空白的。

  大齐开国帝后崇尚孔孟之道,所谓国学,便是《孟子》,《论语》,《大学》及《中庸》,讲的是忠君爱国,学的是为人处世,教的是道德礼仪。

  参考的玄子对国学领悟多少,便能看到多少考题,便回答多少考题,听闻国学出题者共预算了三十道题,也就是说,想要及格,起码要回答且正确在十八道题以上,否则,便是德行欠缺,品行不佳,这样的人即便其他门科考的再好,也是心术不正,青监司是绝对不会收留的。

  而另一门易理,便要更难一些。

  大道三千,易经为首。

  易者,变化也。

  易理所考核的内容同样需玄子感悟所见,所考的内容为《易经》,《春秋》,《诗经》,《尚书》及《礼记》,前一门在参悟到了考题之后尚且可以用之前所学的内容背默即可,后来的易理便需要玄子在考场上临场发挥,相应作出适当的答案,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通俗一点来说,便是国学考品行,易理考应变。

  听闻,大齐开国三百年,成绩最好的是七十年前一位考生,共看见了三十道考题,答对了二十八道,至今无人打破这个记录。

  谢长姝执笔沉思了片刻,很快便神情专注的开始回答国学考题。

  只见眼前似有茫然大雾笼罩在试卷当中,谢长姝眉心紧拧,很快便看见了考题所在,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四题为:“……”

  谢长姝的速度很快,从第一题到第十五题几乎没用什么犹豫的时间,更不觉得有任何得困难,直到第十六题——

  ——

  大玄试进行的如火如荼。

  宫内外的目光都放在朝天殿内,恨不得亲眼看着各位玄子的表现。

  宫内一道身影格外深沉。

  罗明轩站在观星台前,深邃的目光遥望着天际的满天星辰。

  即便是白天,那些星辰也是真实存在的。

  只不过是因为太阳的光芒太盛,将其遮盖,才会让很多人错以为星星和月亮只有晚上才会出现。

  罗明轩眉心紧拧,若有所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