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谨慎的李二_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退”

  李君羡转身便退出大殿,急忙去执行命令了。这可是要命的大事,他一点也不敢耽误。

  李君羡刚出大殿没多久,长孙便带着一众宫女走进了大殿。

  看着李二略显阴沉的面容,又想到刚才在殿外,李君羡急匆匆离去的背影。

  长孙挥退了随身的宫女,疑惑的走到李世民身边,问道:

  “二郎,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李世民看着长孙担忧的眼神,心里一暖,拉着她坐到椅子上,叹了口气道:

  “父皇今早躲过了暗卫,出宫了,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

  长孙闻言也是眉头紧锁,很快她便知道了李二为何忧心了,于是她安慰道:

  “二郎,莫要忧心。依臣妾看,父皇他可能是在宫里待久了,有些烦闷。所以才想出宫逛逛,过几天也许就回来了。”

  李世民闻言也是一愣,自从玄武门之变后,他见李渊的次数寥寥无几,话更是一句也没说过。长孙倒是经常带着长乐去大安宫给父皇请安,也更了解现在的父皇。

  也许真的是他想多了也说不定。

  不过他还是觉得,此事谨慎一点比较好,等查到父皇的去向和出宫的目的,再做打算。

  想到这里他又朝着长孙道:

  “观音婢,豫章的婚事算是定下来了,长乐那边你怎么打算的?”

  长孙心里那是跟明镜似的,她知道陛下已经开始着手要查各部的账目了。

  这样一来不知道要有多少官员牵扯进去,再加上太上皇这个时间点又不知去向。

  这无疑是给查账增加了变数,如果太上皇失踪一事被人得知,说不定会有犯事的官员狗急跳墙,以太上皇的名义造反。

  这种情况下,二郎要想稳住朝中局势,那必然是要拉拢朝中大臣的。

  那兄长这个关陇贵族的话事人,自然就成了重点拉拢对象。

  虽然兄长对二郎一直是忠心耿耿,但是二郎身为皇帝,不能因为臣子忠心就不给好处。

  想到这里长孙皇后道:

  “臣妾也正准备和陛下商议此事,臣妾打算明天下了朝会。

  在立政殿和兄长商谈此事,陛下觉得如何?”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道:

  “嗯,观音婢你来安排就好,最后一次朝会前,朕会下旨给他们赐婚。”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