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四章 商业帝国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业助手系统,最给力的是物资回收板块。

  熔炉一开,生冷不忌,物资进入熔炉之后都被分解成元素单质,这些元素单质能够提取出来,卖出去就能变成钞票。

  同时,它还具备冶炼功能,能将某些金属、非金属元素按照成熟的工艺和配方,冶炼出材料,熔炉一开,同样财源滚滚。

  但是,陈立东没有大肆使用系统熔炉冶炼功能输出金属材料,而是把大量吞噬的物资兑换成了金币,然后搞科研换设备,在全国各地建设工厂,实现了东华系的产业升级。

  这就是东华不断跨界发展、滚动发展的源泉。

  如果陈立东靠着系统熔炉刷材料换财富,可能比办工厂来钱快。

  毕竟建设工厂,选址、立项、建设、调试,再到成熟稳定的生产出产品,都要有一定的周期。

  但卖材料的弊病很大,不能自己造血滚动发展,会受到熔炉产能的限制。

  再者就是用系统熔炉刷物资,总要有个出处,不能凭空多出来那么多材料吧?

  还有,系统熔炉也需要矿物和废物,也要有金属加工企业、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做上游,为熔炉提供粮食。

  现在,陈立东麾下产业已经涉及矿山、能源、冶金、陶瓷、水泥、电力、机械、电子、化工、半导体、资源再生、建筑、运输、种植、教育、科技、医疗、互联网科技......

  横跨一二三产,妥妥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罗浩作为这个商业帝国的大管家,已经心力憔悴,好在石油开采和销售这一块,被交给了远东王宏斌负责。

  要不然,再压上那副担子,恐怕真的会少活10年。

  最近这段时间,王宏斌一直在华夏活动,主要任务就是投资:投资建设炼化工厂,投资收购加油站,投资建设城市燃气公司。

  进入2000年,华夏最抢手的商品其实是加油站,在一些大城市,加油站的收购价格一年之内狂涨了三四倍,不是因为它特别赚钱,而是因为有人在哄抢。

  根据WTO的规则,华夏一旦加入这个组织,将在2002年内将成品油的进口关税降到6%,3年内开放零售,5年内开放批发。

  为了应对这种势必出现的竞争态势,1998年华夏将独家垄断的华夏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进行了一次大的重组,组建了华夏石油、华夏石化两大集团公司。

  按照当时的规划,两大企业切分了全国的油田资源和炼油企业,在业务上实行以长江为界限“划江而治”。

  两大石油集团组建后,马上展开了对加油站的收购,两家都认为,只要将所有加油站收入囊中,那就没有那些跨国石油企业啥事儿了。

  可是没想到,收购很快就变成了抢购。

  一座加油站的建设成本在60到100万元,而现在要想收购一家加油站,价格翻了两番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