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9章 敲打_大明:发配岭南,你开发珠三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敲打

  朱樉立马重视了起来。

  毒品!

  这种东西,可是要严禁杜绝的!

  但是现在,居然有人能制作出来……

  这样的人,肯定不简单。

  此时朱樉正在思考。

  做出毒品来的人,会是谁呢?

  首先,此人肯定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

  那么在大明朝,懂得化学知识的人,有那些呢?

  最值得怀疑的,便是朱樉手底下那些人才们。

  但朱樉不用怀疑。

  因为,这些人才,都是系统给的。

  他们只忠心朱樉。

  而且,朱樉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

  别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参与的。

  再者,这些人才,朱樉都有专门的管理。

  每一个人都基本上待在实验室,甚至还有专人保护。

  想对他们下手,很难。

  朱樉手下,也没有人才消失,或者是出意外的情况。

  如果有,那朱樉安排的人也会第一时间禀告他。

  所以这个方面,是可以被排除的。

  那就只能是别人了。

  虽然现在还是大明朝初期,可是在岭南,懂得化学知识的人不能说是没有,甚至还挺多的,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大学已经举办了一年半。

  要知道,大学里面的教授们,可都是史上的顶尖大神人物啊!

  专业知识,都在九十分以上的。

  有他们教导,加上大明朝又没有寒暑假的说法,而且每天课程的安排都很密集,基本上是按照三个月一个学期来计算的。

  一年半,就是六个学期了。

  一个年级,按照五百人来算。

  六个学期是三个年级,一千五百人。

  这么多人,要是一个个去查,别说是朱樉,换成朱元璋带上他的锦衣卫来查,那也是不可能查得到的。

  毕竟,对方肯定还会隐藏。

  不好查,不代表就不查。

  “本王会派人去大学那边,查找一下近一年学习过化学课程的学生资料,不过仅凭这些资料,估计也难以找到究竟是何人,在帮他们研制这种毒品……”

  朱樉沉吟着,蓦然抬头,问道:“你可听说过韩夫人,以及她的丈夫姜腊?”

  “知道。”

  沈久福答道:“这姜腊乃是山东人士,去年年底随灾民到的惠州府,但他和别的灾民不同,仅仅一个月,便办起了一家绸缎庄,做起了生意不说,还买下了一块地,建了一座园林。他们夫妇,还经常救济灾民,给灾民施粥,名声很不错。二人没有儿子,却有一个女儿,今年三月份还进入了惠州府大学……但奇怪的是,他们的女儿,居然是跟母亲姓的。”

  “也姓韩?”朱樉追问道:“叫什么?”

  “好像是叫……韩清荷,对,就是这个名字。”沈久福回忆了一下,才想起来,还给朱樉解释:“年初的时候,殿下不是开放户籍,给一些合格的流民入惠州府的籍贯嘛,当时姜腊一家人,就是第一批前来办理的,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