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 搞把大的!_大明:发配岭南,你开发珠三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现在朱樉要是用他,将来难免会沾惹一身骚。

  可是在接触之后,朱樉发现沈森,或者说是沈家,经商确实有一套,也能满足朱樉的要求,将各地的物资运送到岭南来,而且沈家在福州一带还有分铺,江西以及湖南,都有沈家的铺子,想要和岭南贸易的话,也比别人更加方便。

  朱樉是没得选了。

  在和沈森聊完之后,朱樉对道同说道:“你晚上再去找一下沈森,打听一下他的家事,全部打听清楚之后,再回来禀告。”

  道同点头,就去找沈森了。

  第二天,道同回来告诉朱樉:“殿下,查清楚了。现在沈家有人口不少,其中旁系或者外系人之中,只有沈森一个堂妹夫顾学文。”

  就是这个顾学文!

  朱樉立马想起来了。

  未来导致沈家被灭门的,便是因为此人。

  这下朱樉倒是不担心了。

  反而这个点,如果运作得好,还能成为他掌控沈家的钥匙。

  朱樉便对道同说道:“你可以让其他商人都走了,至于沈森那边,则由你和他交接,他昨晚说想要三十万匹丝绸是吗?好!答应他,而且下个月就交货,价钱方面你去和谈,本王的底线是每匹三两银子。”

  明初时期,丝绸还是稀罕货物。

  能用得上的人,非富即贵。

  一匹丝绸,售价能达到七两白银左右。

  朱樉给出的底线价格,实际上是很低。

  如果不是考虑到岭南运出去比较麻烦,他绝对不止开这个价格。

  这也是朱樉颇为无奈的地方……

  明初的岭南,完全没有任何的开发。

  就连道路都没有。

  管道都没修过来,无疑加大了货物的运输难度。

  更何况,岭南边境一带,又多是山丘。

  这就更难了。

  如果朱樉不压低价格,哪怕他是秦王,也不会有商人愿意大费周章的到岭南来进货。

  朱樉必须让利。

  有了足够多的利益,才能打动人心。

  这也是为何,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好了,贸易才能好起来。

  朱樉要赚钱。

  否则,每天供应十几万人,哪怕他还有点家底,也撑不住。

  这单生意,必须做了。

  三十万匹丝绸,就算是九十万两,他也做。

  这九十万两,可不是净利润。

  其中还要刨去成本。

  从桑户哪儿收购来的蚕茧,以及市面上购买的生丝,都需要成本。

  最后朱樉能赚三十万两,就不错了。

  不过,加上杜达特那边一箱珍珠,也还能坚持下去。

  好消息是,当道同回来的时候,告诉朱樉,这三十万匹丝绸,沈森愿意出价一百万两来收购,其中的六十万两,以生丝支付,剩余的四十万两白银,则用现银或者黄金来支付。

  好大的胆子!

  朱樉可是知道,朱元璋自洪武八年开始,便发行了大明宝钞这种纸币的。

  而且,为了保障大明宝钞的地位,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