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九章召杨鹤进京面圣!_回到明末做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普天之下,谁值得自己完全信任、且能真心实意的为自己考虑问题呢?

  崇祯帝—朱由检认为只有三个人:周皇后、皇嫂—张嫣、老奴—王承恩!

  周皇后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多年来荣辱与共,夫妻感情极深,自然值得信任了。

  问题是,周皇后没有什么政治头脑,平时又不关注军政事务,虽然值得信任,却无法帮自己谋划大事!

  皇嫂—张嫣,地位超然、头脑聪明,还非常有政治头脑,帮自己谋划大事是可以的。

  问题是,自己刚刚在慈庆宫碰了一颗软钉子,现在跑过去求教,实在有点拉不下面子。

  如此一来,就剩下王承恩了。

  自己尚在襁褓中的时候,王承恩便贴身伺候着,多年来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彼此之间的关系,名为君臣,实如亲人一般!

  而且王承恩在宫中任职多年,对军政事务、文武重臣都非常熟悉,是能够帮自己谋划大事的。

  恰好这时候,王承恩送完奏折回来了。

  于是乎,崇祯帝—朱由检挥手斥退了周围的太监和宫女们,而后开口说道:“王大伴,朕遇到了一件难以决断的事情,想听听你的意见!”

  “陛下请问,老奴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朕准备设置五省总督一职,专门负责剿灭中原流寇,现在有两个人选:杨鹤、洪承畴,依你之见,二人中谁的能力更强一些,更适合做五省总督?”

  “啊,陛下……太祖高皇帝曾经定下铁律:宦官不得干政,如有违者既斩,老奴是个宦官,岂敢明知故犯,干预这等军国大事呢!”

  “哼,太祖高皇帝的确定下过这条铁律,可是大明立国二百六十余年,期间宦官干政的事情还少吗?

  皇亲国戚、文武百官,整天忠心侍君、赤诚报国的言辞不离口,实则大都在贪图私利,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着想!

  反而是宦官们,更加忠诚可靠,能真心实意的为皇帝着想!

  你是朕最信任的宦官了,今天就好好的为朕着想一下吧!”

  “呜呜,陛下这般信任老奴,老奴定当粉身碎骨,誓死报效……不过嘛,事关重大,且容老奴思量一下!”

  崇祯帝—朱由检的一番话语,让王承恩很是感动,眼中泛起了泪花,而后低头沉思起来。

  沉思了小半柱香时间,这才抬头说道:“回陛下的话,老奴反复思量了一番,杨鹤与洪承畴相比较,后者的能力更强一些,但是前者更适合担任五省总督一职!”

  “五省总督一职,能力强的不合适,能力弱的反而合适,这就有点意思了,说说你的理由!”

  “老奴这样说,共有三个理由:其一,五省总督的权利太大了,掌握着大明的小半壁江山,故而任职之人不仅要有能力,更加要有忠心!”

  “哦,你的意思是说,杨鹤比洪承畴更加忠诚?”

  “不错,老奴八岁进宫,至今整整四十六年了,期间见识过无数人,忠、奸、善、恶、真、实、虚、假皆有之。

  老奴的这双眼睛,不敢说磨练的火眼金睛,也是有几分火候的,看人看的比较精准!

  杨鹤和洪承畴都是读书人、都是两榜进士出身、都是国家重臣,然而性格大不相同,前者是外柔内刚,后者是外刚内柔。

  这样说吧,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杨、洪二人都能忠于陛下、忠于大明朝廷!

  可一旦身处逆境当中,杨鹤依旧会忠于陛下、誓死不变,至于洪承畴,就不好说了!”

  …………

  “其二,流寇造反,皆因无田可耕、无粮可食、无衣可穿、无屋可住,最终不得不铤而走险,杀官造反。

  因此上,要想彻底的消灭中原流寇,当以安抚为主、以围剿为辅,刚柔并济,才能永除后患!

  而在安抚百姓、改善民生方面,杨鹤比洪承畴更加擅长,陕西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些被招抚的流寇们,如今都已安居乐业、不再生事了!

  其三,中原五省当中,以陕西的边军最是精锐强悍、勇猛善战,要想剿灭中原流寇,必定借助陕西边军之力!

  杨鹤坐镇陕西数年,以德服人,深的边军将士之心,由其充任五省总督,陕西的边军将士们肯定会拼死效力,这样更容易剿灭中原流寇!”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