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6章 克莱因瓶_太阳衰变,我被迫开启星际文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引力源的排列方式并不是相邻排布的,甚至,有几个引力源是斜对角排列的。

  至于为什么是第26艘实验舰?

  只能说懂得都懂。

  全息投影中,平行光束直直地射向实验区域。

  白色的悬尘混合着光线,一同消失在一片毫无异像的空间中。

  随后,又在另一个看似没有丁点关联的区域喷涌而出。

  ……

  研究正式进入下一步。

  对单一时空异常结构的观测和研究难度明显下降了一截。

  没有了其他异常结构的影响,观测数据都显得简洁和清爽了不少。

  当然,这仅仅是相对而言。

  研究中心的前方,吕永昌仍然独自一人面对着写满十数块全息投影的庞大数据。

  只不过,这一次,他手中的推演和计算动作比原先顺畅了许多。

  “这是……”

  吕永昌在面前的全息影像中落下了最后一笔,通过数学这个工具,他已经成功模拟出了那片畸形时空的大致模样。

  “克莱因瓶?”

  在众院士的目光中,吕永昌口中吐出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所谓克莱因瓶,是一种与莫比乌斯带类似的概念结构。ωω

  莫比乌斯带,就是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度后,再将两头粘接起来做成的一个纸带圈。

  它有一个神奇的性质。

  假设一张纸条上生活着一只小虫,亦或者说二维生物。

  纸条分为正面和反面。

  因此,它想要去爬遍纸条的两个面,必须将自己升维,脱离这个二维平面,从三维空间中进入另一个面,即跨过纸条的边缘。

  但由纸条构建的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曲面——一只小虫亦或者说一个二维生物,完全可以在不跨过其边缘的前提下爬遍整个曲面。

  对于生活在纸条上的小虫亦或者二维生物来说,真正的莫比乌斯带,只能存在于三维空间。

  而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作为一个媒介,成功打通了二维和三维之间的桥梁。

  克莱因瓶也是如此。

  它没有内外之分,在进入瓶中的那一刻,你已经到达了瓶外。

  因此,它也得到了一个奇异的称号:“永远也装不满的克莱因瓶”。

  这便是连通三维和四维的桥梁。

  和莫比乌斯带类似,真正的克莱因瓶,只能存在于更高维度的空间之中——也就是四维空间。

  在三维空间中,是无论如何也制造不出真正的克莱因瓶的。

  就算倾尽所有制造工艺,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个四维空间在三维中的投影罢了。

  这两个概念,早在地球时代就被提出了。

  对于如今的人类文明而言,更是一种基础知识。

  只不过,虽然它是基础知识,但如今的人类,至今没有见到过真正的克莱因瓶。

  就像生活在二维平面中的生物,永远看不到真正的莫比乌斯带。

  也正是如此,吕永昌的这个判断顿时激起了这群院士们的兴致。

  “教授,您的意思是,这片时空形成了一个克莱因瓶结构?”

  跟在吕永昌身边学习时空理论的林永年有些迷茫地发出了询问。

  他对这方面知识了解的并不多。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