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四章 压轴出场_退隐十年,巨星身份被蘑菇屋曝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光是饭圈粉丝,很多娱乐公司也坐不住。

  这些娱乐公司的负责人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对那届音乐盛典有着很深的印象。

  “芒果台应该会做好剪辑,全部放出来对他们也没有好处。”

  “这几年芒果台靠着流量明星赚得盆满钵满,不会舍得这一块香饽饽的。”

  几家大型娱乐公司的负责人做出了一致的判断。

  他们不相信作为流量时代最成功的电视频道,芒果台会打自己的脸。

  要知道,现在的流量歌手中,韩流占据了主要地位。

  从选秀综艺到成团出道,都是从韩娱那里传来的。

  这种流水线的生产形式,让各大娱乐公司赚翻了天。

  第一次接触这种模式的时候,娱乐公司的掌舵人们都被震撼了。

  曾几何时,要培养一位歌手是多么的艰辛。

  要么这个人得自己会创作,能自己写出好歌,这样的创作型歌手可遇不可求。

  要么就得唱功好,声音有特色,这样才值得公司花钱去找人为他写歌。

  以前的歌手,哪个不是先有了代表作,才开始慢慢被人了解,开始有粉丝。

  还有很多歌红人不红的例子,这样的歌手只能兢兢业业的发歌,期待着打开知名度,以获得更好的待遇。

  而现在呢?

  自从韩娱的爱豆培养模式引进后,哪还需要费尽心思去找创作型歌手?唱功好有特色的也不再那么需要。

  只要这个人长得有特色,人设打造的足够吸引人,那就可以了。

  至于代表作,选秀节目出道的艺人有几个有代表作的?

  只要在节目中翻唱几首歌,获得足够的流量,就算最后没能成团出道也没关系。

  公司可以花钱做综艺,上几次节目,知名度就打出去了。

  无形之中,出道的门槛也降低了很多倍。

  经历过神仙打架时代的粉丝们自然不满意,但这些艺人的受众也不是这一批人。

  而是年轻粉丝,消费力高、没有形成一定认知的未成年人成了这些娱乐公司主打的群体。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华语乐坛竞争激烈、原创频出的年代,很容易就接受了现在的局面。

  最后大赚特赚的正是这些娱乐公司。

  下一个叶伦的出现可能需要各种因素,不是人为就能决定的。

  培养下一个林君杰也很难,但是培养十个流量明星就简单多了。

  也不需要有自己的作品,买来别人的版权翻唱一下就可以了。

  近几年,华语乐坛佳作越来越少,好多有实力的歌手也去翻唱。

  毕竟,做一首原创,需要填词谱曲,找人编曲,还有可能扑街。

  而翻唱只需要请人编曲,就算扑街了也没关系,成本小。

  娱乐公司能随便给观众喂屎轻松赚钱,当然不想花心思去做什么精品。

  再加上现在的音乐裁缝越来越多,很多突然火起来的“新歌”听着总有种熟悉感。

  原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