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申不害赴少梁(二)_大国将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们,到时候也能从这些工匠的口述中了解最新技术,倒也没什么。

  退一步说,就算是韩国前两年的技术,对于如今的少梁提升也是非常巨大的。

  毕竟当世除了韩弩,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打造的弓弩能射六百步,基本上都在四百步开外,连达到五百步都十分勉强。

  简单地说,即使是韩国前两年的造弩技术,其实也是领先于秦魏两国的,至少拉平。

  得到了这箱珍贵的技术资料,墨践立刻吩咐墨明等墨家弟子研究、学习,考虑到这些墨家弟子大多都是工匠出身,再加上又有韩国少府的工匠在旁解释、教导,相信不出几日便能理解掌握韩国的造弩技术。

  当然,理解掌握并不代表少梁立刻就能打造优质的弩具,他们还在勘察少梁国内的树木,试试那种木头更适合用于打造弩具。

  而少梁别的东西不多,最多的就是树木与黄土,尤其是在得到元里、合阳二地后,少梁国土面积暴增近一倍,大多都是从未经过发展的原始山林,相信其中有许多生长几百上千年的优质树木,定能成为优质的造弩材料。

  而就在墨明带着诸墨家弟子学习韩国造弩技术时,李郃与墨践则继续接待申不害,与后者谈论法治。

  别看韩国讲法治,而少梁注重墨治,但其实在申不害主张下的‘韩国法治’,与少梁的墨治十分接近,都是侧重于中央集权,区别仅在于少梁的‘集权’主张上层决策,即国家政令,由以东梁君为首的少梁官员商议决定,且有‘公义’作为约束;而申不害则主张由君主独断独行,一切服从君主裁断。

  对于申不害的这种主张,李郃与墨践都是不认同的,且二人的反对观点不同。

  墨践的反对观点是韩国的君权失去了约束,他对申不害道:“韩侯以此法治国,就好比一人驾车,仅有绳鞭却没有缰绳,只能前进却不能停止,不利于治国治民。”

  而李郃的反对观点与墨践稍有不同:“韩侯固然贤明,但他深居宫内,未必事事精通,仅让韩侯一人决断国家政务,长此以往或会与现实偏离。”

  相比墨践的反对意见,申不害更能接受李郃的反对意见,闻言请教道:“李大夫有何指教?”

  李郃也不藏私,拿他少梁举例道:“申相且看我少梁,虽然最高的法令由东梁君与治邑大夫商议决定,但东梁君只提供一个方向,并不做详细的安排,具体事项由我等治邑大夫制定,而我旧梁制定的邑策,我也并不独断独行,县政交给邑令,技术方面则委托钜子,他们负责相关之事,比我更有经验,我为何要去给他们指手画脚呢?”

  申不害听了感觉很有意思,饶有兴致地问道:“那李大夫负责什么呢?”

  “统筹安排。”李郃解释道:“我只负责一件事,即将合适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