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八章:《墨治法》(二)_大国将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很简单,先记账,待日后少梁宽裕了,再做补偿。

  考虑到当今天下,战乱各国的百姓根本得不到性命与财产方面的补偿,少梁愿意承诺日后补偿国民,补上抚恤,这对举国百姓而言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承诺。

  更何况,少梁会按劳分配给每一家、每一户足够的口粮,不可能会有人饿死,李郃认为少梁的国民大概率是会谅解的,毕竟少梁确实没什么钱了,这一点谁都看得见。

  甚至于到时候还可以请梁姬出面安抚民意,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又是少梁的君主,此前怀着‘若死便葬于少梁的’决心与全国军民一致对抗秦国军队,如今泪眼婆娑地恳请国民体谅国家,全国上下齐心一致渡过难关,李郃不信有谁能狠下心来拒绝。

  拒绝就哭,那人保准社会性死亡。

  当然这只是玩笑,就梁姬如今在少梁的亲军、亲民程度,少梁人基本上是不可能拒绝她的。

  总之继军屯之后,供养全国百姓的事李郃也给东梁君等人做了一个基调:以工代赈。

  有了军屯、有了以工代赈,少梁的战后建设也就真正能上马实施了。

  在战后建设方面,李郃首先提出的便是两点:兴修水利、修建道路。

  少梁是一个多雨多山洪的国家,一到夏秋雨季,西侧黄土高塬上的降水就会汇入芝水、涺水、盘水,致使三条河流水位暴增,因而引起山洪。

  也幸亏东梁紧挨着大河,有大河作为山洪的泄洪河流,因此以往的山洪往往都是呼啸而过,流入大河,倒也不至于倒积于少梁国内,但即便如此,旧梁、东梁、繁庞一带的农田还是会受到巨大的损失,仅有地势较高的芝阳能够幸免。

  因此少梁想要建设,必须先解决水利方面的困扰,否则每年都有山洪爆发,怎么可能发展地起来?

  至于如何兴修水利,李郃也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一方面在上游的黄土高塬建造水坝、开挖蓄洪池,一方面拓宽下游河道、修葺河堤。

  问题是,少梁是一个少山石的国家,别看少梁好像到处都是山,但其实大多都是由黄土堆积而成的土丘,真正的岩石山十分罕见,而兴修水利必然需要用到大量的石料,这一点如何解决呢?

  李郃早想到了:烧砖,取代石料。

  虽然并未在这部《墨治法》中具体提及,但其实李郃早已与墨践商量好了,等到年后开春,他们便前往少梁四周的丘山寻找可用于烧制砖石的材料,顺便李郃还打算去找一找矿石,比如铁矿、煤矿、石灰岩等等。

  毕竟少梁西侧大一片人迹罕至的高塬,不可能找不到一两处矿石。

  顺便一提,针对这类矿藏,李郃颇有先见之明地补了一条法令,即少梁境内的矿藏,全部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派人开矿发展,私人不得侵占。

  这条法令让东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