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我只是提个建议_开局劝刘备去南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一早。

  刘繇便和刘备站在了五尺左右的高台之上。

  接着,他便开始满脸沉痛地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回述了一遍。

  “玄德远来,本该同心齐力共破贼子孙伯符,可如今情势突变,良机已失,唯有暂避一途可行……”

  等到刘繇这番话说完,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刻钟。

  台下众人对此丝毫都没有觉得意外,仿佛早已习惯。

  【怪不得后世领导们都那么能说,原来是从祖辈开始就这样了啊……】

  只有林辰,眼神在看向高台上时,眼眸深处深藏着一股怪异。

  他还以为只是简简单单走个过场便是了,谁知道……

  当然,这也不算是出乎预料,最多算是感受了一次古代开大会的场景罢了。

  “……玄德远来,乃仁义也,我不能令义士寒心,因此我决定,奉送玄德军中半月之粮!”

  也就在林辰偷偷出神时,刘繇也终于把实在的东西拿了出来。

  由于刘备开始时打着的就是救援刘繇,共击孙策的大旗。

  因此不论是后者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应该供给军粮。

  要是一点好处都不给,以后他要是再有了麻烦,谁还会来帮忙?

  这就是名义的好处了。

  在汉末这个舞台上,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聚势一方的能力,其中有一半便是因为这种名义。

  比如曹操拥天子以令不臣的名义,便让他逐渐吞噬了中原各地,最终甚至扫平了北方。

  比如袁术,现在打的依旧还是匡扶汉室的大旗。

  而孙策打着的就是袁术的大旗,因此才有了征伐刘繇的名义。

  或许有人会问,刘繇好歹也是朝廷册封的一方刺史,乃是国之忠臣,袁术也是打的国之忠臣的名号,为什么后者要更加有用?

  事实当然不仅仅是名义方面……

  除了名义,还有实力方面的原因。

  因为此时袁术势大,他说刘繇要造反,刘繇便是要造反。

  至于旁人信不信,那跟他没关系,反正只要他信了,那就够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混,除了名义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实力,否则就会被别人打着相同的旗号给灭了。

  ……

  在刘繇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刘备的好处后,他终于再度进入了正题。

  “太史慈接令!”

  “慈,接令!”一道壮硕的身影,随着刘繇的一声令下,从军中缓缓走了出来。

  “命你率兵走陆路,寻找张英、樊能二位将军!”

  刘繇看了看太史慈,心中很是满意,可看了一眼许劭,又微不可查地摇了摇头。

  这人,他倒是想用。

  可偏偏由于之前的一些关系,这个人他却是不能用的。

  否则许劭大概便会笑他了。

  不过眼下,倒是可以利用一二。

  “喏!”

  太史慈丝毫没有停顿的拱手称喏。

  接下来,刘繇又做了许多安排,比如安排了一些当地的豪门掌握丹徒,比如安排接下来的渡江事

  请收藏:https://m.bqgi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